×

演技综艺

演技综艺=烂片是这样诞生的

zongyixun zongyixun 发表于2020-11-03 08:30:25 浏览37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还记得“演技综艺”刚出现时,章子怡骂流量的段落令全网为之精神一振,观众单纯希望这种节目能变成拯救国产影视演技欠奉的一个特效药。

几年过去了,《演员的诞生》(后更名为《我就是演员》)基本蜕变为夸夸群,去年的《演员请就位》第一季几乎把曝光资源都给郭敬明的诡辩术,看到最后观众也意兴阑珊,最后捧出了谁把机会给了谁,似乎已经无人问津。

(△第一季终极选择演员)

今年的《演员请就位2》,第一集主打“尔冬升训人稳准狠”,第二集在传播上就出现了令人迷惑的趋势,话题不是郭敬明和李诚儒吵架,就是“大鹏情商”,热搜关键词全是反方向,点进去就生气。

郭敬明这一季继续诡辩,一看微博夸他鼓励新人。

大鹏身为主持人油腻又不公平,一看微博,夸他情商高??

真的,国产烂剧已经够让人生气的了,现在演技综艺有可能成为引发乳腺增生的一大祸首。

《演员请就位2》更新了一下游戏规则,先让行业代表们给艺人评级,S(super)、A、B,然后再去导演那边过,看评级如何变动。

制片人代表们出场发言都头头是道,“好演员”“演技”这些关键词不离口。但真正打出来的评级不可思议。

这可不就是行业现状:发通稿开发布会的时候漂亮话一套套,一看他们做出来的剧,无休无止的恶俗和重复。

98年出生,没演几部戏就转去做爱豆的陈宥维按多数制片人意见评定为是S级。制片人给出S级的理由是:从偶像歌手到演员,值得S。(啥?你不如直接说我看他有粉丝可以收割算了。)

还有个制片人说,演技+角色+流量=S。陈宥维演过《延禧攻略》永琪还需要提醒一下观众才能想起来,演技现在还谈不上。给S的理由是什么呢?不就是流量?

在《蓝色骨头》《过春天》《摩天大楼》里都有出色表现的倪虹洁,和《错爱一生》里给大家留下童年阴影的温峥嵘,都是B级。

这种评级就是赤裸裸地告诉大家,不是超一线的中年女艺人,就没市场,不能当女主,商业价值低,所以制片方不想用。

倪虹洁和温峥嵘都是42岁,现在状态都非常好,人有风情演技过关。今年以来“姐姐风潮”在网络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如此强烈的呼声,这些制片人们也知道现在职业环境对女演员不公平,但多数人还是给了她们最差的评级。

是因为业内都感知迟钝不敢做熟女故事?还是制片人们所在意的受众,根本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又或者是从业者们默认当下环境写不出什么价值观领先的好故事,习惯性厌女媚俗反倒是商业保障?

讽刺的是,杨志刚参加演技综艺被评定为,S级。他是《娘道》导演郭靖宇专用男主,也是郭靖宇的亲弟,国产烂剧的传奇人物,话都说不利索还能一部部演亲哥的爹道大作,因此郭靖宇号称贵圈第一扶弟魔。

温峥嵘直接对杨志刚喊话:“你是不是坐错了?”

杨志刚41岁,是倪虹洁温峥嵘同龄人,给杨志刚S的男制片人说,这是男演员的“黄金年龄”。

来我们看看这位黄金年龄的男演员的体态神情气质表现力

再看看比他大一岁的倪虹洁温峥嵘什么状态。

一个女性制片人说,杨志刚的剧收视率点击率都很好,用这种人踏实。

市场充斥爹道大男主和与之相匹配的女德故事,还挺多人看着,女性从业者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只想着杨志刚郭靖宇兄弟是业绩保证。可真正的问题在于,话语权和资源被郭靖宇这样的导演把持了,女性叙事一步步被压缩。

一旦有女性叙事的空间,舆论效果和实际点击率并不差,《摩天大楼》就是证明,为什么这不能成为制片人们选择优秀中年女演员的理由?

究竟有多少从业者感受到了影视圈里的职业性别歧视?有多少人能认识到,女演员被边缘化就是女性故事、女性地位在被边缘化?

倪虹洁和马苏演完之后,说的是人到中年机会少,赵薇就说了,年轻女孩机会都没了,这不仅仅是40岁以上女艺人要面对的问题,是所有女艺人的职业危机。

而尔冬升说的是,这个行业很多人努力回报不成正比,我自己不到四十岁就不演戏了,你不如学学我给自己制造机会。

看看,大才子也是无法认识到行业的结构性歧视的,他认为这是个人努力问题。一个女演员因为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没戏演,你凭什么建议她转幕后,她就想演戏啊,她的机会是被什么原因剥夺的呢?

“导演专业意见”,微博热搜里流传的是尔冬升不留情面的话。

拿着S卡的陈宥维表演根本不能看。

尔冬升说他连五官都不会控制,好像在嚼口香糖。

之后他的发言值得所有爱豆背诵并裱在墙上。

有意思的是主持人大鹏建议陈宥维和对手戏女演员王楚然拥抱,台下陈宥维粉丝喊不行,大鹏就开始跟粉丝道歉。

尔冬升及时再问,怎么就不行,这怎么当演员?

这个环节也是一个饭圈干预创作小模型了。

粉丝态度是我爱豆不能在戏外拥抱女艺人,可以换算成爱豆演戏就撕番,拍亲热戏就提要求,到处指点江山的种种“饭圈警察”。

大鹏相当于大部分庸俗从众的从业者,看到粉丝多的地方都凑着粉丝说我错了,这种从业者态度,一旦和爱豆合作,都会被饭圈规矩绑架。

尔冬升是有话语权的导演,能及时遏制住饭圈习气的干预。

而两个年轻艺人听到粉丝反对立刻停止拥抱动作相互鞠躬,这不就是被粉丝管束后尚未有自己处事方式的爱豆们最直接的反应?

但这说到底,矛盾在于,当下饭圈供养出的爱豆和演员根本是两个职业,两个范畴能不能相互放过?

顺便问一下来演戏的爱豆们,唱跳舞台又能打几分呢?

尔冬升点评张大大也是大快人心。他说张大大演戏像小偷;

还不许张大大卖惨。

可问题是,为什么连自己都知道自己没天赋没经验什么都没有的张大大可以进入这档节目呢?

张大大这个人在娱乐圈靠啥?靠谭维维唱完了他哭吗?

节目选他带着某种审丑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吐槽,说他什么都不会还来。张大大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结果,但节目组跟丝毫不会演戏的人配合得也挺好的,节目组收获了热度,张大大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镜头。王智这个正经演员也没听到名导点拨,时间都被他占了,最后还跟尔冬升反复互动。

今天他还能冲热搜哦!第一哦。啊多么典型的娱乐圈审丑企划个案!

影视总有商业和创作两重属性,《演员请就位2》让制片人先打商业噱头评级,导演再打创作评级,也算看点。如果把制片人看好的漂亮皮囊挑出专业毛病打回去学习,能捞出被制片人蒙尘的演员展现其明珠光芒,这是体现创作者的话语权。

尔冬升的犀利评论完成这个功能了吗?且慢,在他尔冬升眼里王一博就“非常稳”了?

是因为监制过王一博的网剧所以不便说不好免得自打脸,还是因为王一博比其他小爱豆红多了呢?

算了算了,既然他都可以放下身段自称看郭敬明作品变老,尔导大约还是来赚奶粉钱的吧。

又岂止是尔冬升呢,前来参加演技综艺的导师和艺人们,江湖关系都在其中。

陈凯歌坐镇《演员请就位》两季,陈公子陈飞宇的重磅男男兄弟情待播作品《皓衣行》也在腾讯。

赵薇和黄奕,两代小燕子,还都跟同一个汪雨有恋情,现在一代小燕子坐导师席,二代小燕子来比演技,出人意料的是黄奕说征求赵薇意见来的,两个人拥抱合影好得很,“娱乐圈高情商示范”,赵薇会做人是真的。

而赵薇的选择,其中也藏着社交人脉关系。贺开朗演得一塌糊涂而赵薇力挺了。

请看,神秘新项目《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女主窦靖童,男主贺开朗,导演李孟桥。窦靖童是赵薇闺蜜王菲的女儿,赵薇跟她关系好不用多说了。

女导演李孟桥跟赵薇有不少合作关系。

两个好友新项目男主,赵薇支持一下,似乎也顺理成章了。

一档节目里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夹杂着友谊和功利的考量里,正如娱乐圈里的千丝万缕一样。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

实话可贵,但要看情况允许,才知道自己能不能说。犀利的尔冬升不想直接批评郭敬明的时候,就只能作看戏状了。不知道网友们夸他表情可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啥面对何昶希,他就不亲自撂狠话了?

我写到这里完全没有嘲讽的意思,反而深切感受到,这种生态在哪里都有。上至大明星,小至各位媒体宣发同行,谁不是看个烂片也要忍住真实想法,相互参考一下文案,最好能又好像夸了项目又好像没有以自己人格担保项目好看。(文案举例:特效过关!一分钟某某画面已经值回票价!导演编剧辛苦了!某哥,我知道你有多努力!某姐,你好美啊!)

不想说违心的话,就坚持不开口,在贵圈已属品质高洁人士。“没有一条路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这条路,好难啊。

那么导师们不方便开口的,都扔给李诚儒说。因为李诚儒讲话犀利基本知识扎实之外,还年纪大、有资历,更关键的是他不需要讨好谁来求个什么“资源”。

李诚儒对应着的也许是每部烂片上映时“利益无关还敢说实话的专业人士”。他说的话我们普通观众听了解恨,但这话有没有用?没有。

是的,没有。实在的批评,很难动摇一个角色的归属,资源的分配,剧组的决策。S卡还是因为郭敬明的坚持就这么给了木头人何昶希。

郭敬明和大鹏还说什么,你不喜欢的东西要允许存在,节目要有多样化意见。

把差说成好,就叫多样化意见。这种偷换概念的诡辩措辞我们在每个烂导演烂演员以及装瞎粉丝的嘴里都见过。

提到诡辩又要说诡辩手郭敬明了。昨天被节目气到之后我翻了一下去年写的稿子(郭敬明的诡辩术),感觉一切都没变化又重新上演一遍,为什么今年还要再掰扯一遍?

就好像,这个行业里,每个烂片都是重复过去的错误,每次自吹自擂的宣发都是这样的没脸没皮,而我们不得不一遍遍拆解出来说,这是不对的。

可又能怎么样呢?《演员请就位》两季,最常被提及的槽点,也是提太多次大家都疲惫的一点:接连两年都找郭敬明当导师,请问这体现了节目怎样的价值取向?

节目的价值取向,也是行业的价值取向,这只能证明,这个行业非但不排斥,还很推崇郭敬明。

郭敬明够不够格当导演,他拍的算不算电影,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时代》赚到了,还捧人了。业内对郭敬明们心知肚明又不想得罪,不想回避,还挺想拉拢的。王蒙都介绍郭敬明进入作协。他们这样的人都不回避,一个节目怎么会回避呢?

李诚儒问,三位导演看不出这是很差的演员被选择了吗?

他们看出来了,但他们只能下台采访多说点,台上还得交给李诚儒去说,说完,一切照旧。

从一个“项目”来讲,找郭敬明是划算的。只要他在,项目就会有争议,有看点,传播关键词是夸他的,既令当事人满意,又能引发大家吵架,源源不断的流量啊。有太多投入市场毫无反馈的“项目”了,对“项目”来说,首先要面对的是KPI。

再说,这个项目里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安慰自己,请郭敬明自有意义。这是为了百花齐放的多样性嘛。郭敬明的存在,也是存在即合理嘛,各位网友,你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允许它存在嘛。

郭敬明上一季还很热衷于证明自己的专业,这一季更加自信,从一开始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我要选漫画帅哥,这就是我的审美,我也是这个圈子不可或缺的一大势力。

他没有不自信的理由。

七年前《小时代》是人人争相吐槽烂片,七年后《小时代》是“今天顾里生日”的狂欢梗,看《小时代》的观众长大了,这是年轻明星们的童年回忆。

这几年来,前赴后继的恶俗都市言情项目,华丽的布景,空洞的故事,炫富的设定,没有灵魂的漂亮皮囊,全部都成功了,而且是系统性地产业化地成功了。这不都是《小时代》的模仿者?你要是郭敬明,你也自信。

(△《演员请就位2》先导片访谈,称《小时代》为一代人心里的经典回忆)

现在的演技综艺,什么片段都拿去考核演技,《悲伤逆流成河》还给新人排,连作品好赖都辨识不出来,把烂片当经典用,还谈什么考验新人锻炼新人?

李诚儒说,褒奖毫无演技的人,就是打击了演得好的。一个节目里给烂片导演权力这样做,是因为整个行业都支持这样做。这个行业褒奖没有演技的人、忽视那些演得好没名气的人,这种事情还少吗?制片人会振振有词告诉你演技好的没有流量啊。

李诚儒还说,乱发S卡,节目里的新人会很错乱,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演得好还是应该讨有话语权的人喜欢。现实里正是如此,大部分新人都奔着“流量”去了,因为这样最简单直接。

郭敬明在节目中的担当还有一重象征意义,就是集网络杠精逻辑之大成。

杠精逻辑之一:随时随地偷换概念。S卡是super,要给演得最好的人,而郭敬明造成不公平状况,却说S卡是student、seed和special,要鼓励新人。一通话术中英文夹杂,胡说八道也能带跑不少吃瓜群众。

杠精逻辑之二:抠字眼。

郭敬明已经说到“你可以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要允许存在”,李诚儒接话说“郭敬明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这话有什么问题,这两句话就是一个意思一个逻辑啊。

大鹏怂恿下,郭敬明立马开始抠字眼:我没有说他是合理的。这时候辩论就被拖入了无意义的纠缠。

最后你发现,这种杠精还会抱团耶!大鹏抱团站队煽风点火的样子也太烦人了,还高情商上热搜?

大鹏和郭敬明说什么百花齐放,但李诚儒的专业意见都被他们字字句句怼回去,怼的理由还多冠冕堂皇,滥用“你不喜欢的东西要允许存在”这种话术打压真正的理性意见,还不如说“我没文化也偏要反驳你”算了。

看大鹏郭敬明一唱一和,就像看到热门新闻评论下那些理直气壮的狭隘评论成群结队出现一样生气。

而脾气暴又老派的李诚儒,可以加入豆瓣“吵架没发挥好小组”了。只要他说错一句话,有一个表达不对,核心观点是什么样的都不重要了。

杠精逻辑,不是逻辑。

去年写郭敬明诡辩术的话我改改再贴一边吧:我们说的是A,可能因为一个词一个细节不对就要说到B,A的问题讨论出结果了吗?没有。一个公众议题可能分为很多个层面。当下的互联网舆论,不是我们真诚讨论,一起来把问题拆解开来分层次理出方向,而是我上来就看你是不是赞成我,不是,那我就开始攻击,攻击你什么都行。一场高质量辩论是为了把真理愈辩愈明,而不是把水越搅越浑、把逻辑越忽悠越混乱、把每件事都拧在一起,最后只剩下“我是你非”是天下最大的道理、是宇宙的必然。

演技综艺,就是丰富立体的当代娱乐圈图鉴。

当然这其中还是有感动我们的部分。比如胡杏儿身为香港视后还是跑到综艺节目里来寻求机会,她其实是想告诉内地观众和片方,我的普通话和语言能力都非常强,我也可以演女主,演更重要的不是港味的角色。

比如倪虹洁说自己就是演到80岁,虽然环境这么差,但她没有放弃啊。

还有前辈们的教导,追究他们是不是“时刻都真诚”也是苛责。有真话,总比全是假话更好。大部分时候面向业务本身的,已属难得。

因为还有闪光,还有人在演戏,还有人会说点真话,还想看到好作品,所以我们还是在观望,在等待。但就是因为还有闪光时刻,看完节目对错乱的部分更生气了。

气完了冷静想一想,以为演技综艺能改变什么,是我们太幼稚了。

为什么会有演技类综艺?就是因为行业缺演技。面瘫都能大男主大女主,胡乱抽搐的都敢说自己在“飚”戏在“炸裂”,上过演技热搜的十个有九个令人迷惑。

归根结底,是行业环境出现了问题,是大家都在用反智的方式生产内容,这个总病灶一天不解决,“演员”和“拍戏”就是一个没有准入门槛,随便往里塞商业噱头的行业,只能靠个别人个别剧组的自觉来创奇迹了。

因此,“演技综艺”之于贵行业,就是一个“缺啥吹啥”的存在。从节目口号到每个人的态度,就在强调专业,但最后就走向了失控的结果,在失控里又偶尔闪着一些优秀的部分。

一档综艺如同一个行业的微缩景观,它如此活灵活现地还原出,行业是如何在众多因素下,一步步背离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