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进入了综艺元年。5年过去了。曾经的新鲜节目如今变得老套,综N代纷纷开始更新自救。求生大军中,《非正式会谈》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非正式会谈》自2015年播出,四年来贡献了近150期节目。第五季刚一播出,就在豆瓣上收获了9.2的高分。
大左、杨迪、陈铭、陈超,还有名不见经传的是几个外国人,为什么能谈出这么高的分数?
这背后,是《非正式会谈》对垂直领域不忘初心的深耕,也是B站社区文化和新鲜元素的适时加入。
深耕文化领域,科普不忘初心
《非正式会谈》对文化领域的深耕,是综艺界有目共睹的。在真人秀求刺激、悬疑、好玩的对比下,《非正》关注的,是世界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差异。在第五季第一期里,大左提问,“世界各国有哪些奇葩的税”?之后就是来自十一个国家的嘉宾分别讲述自己国家的奇葩税,诸如胡子税、税收税、垃圾税等等。这种冷知识的科普,是《非正式会谈》的提案:
“男朋友和口红一起掉进水里,先救哪个色号?”
对议题看法的投票
奇葩的问题,看似毫无意义,但在嘉宾和主席的讨论下,变成了消费者和消费品之间关系的本质问题。这种讨论在哪里能见到呢?更可贵的是,无论是“奇葩的税”还是“口红色号”,在B站里,观众粉丝都一致认为,很有意义,“又学到了新鲜知识”。这就是《非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而且,《非正》并未满足于此,这个节目想要讨论更深的东西。
在一个综艺节目里谈综艺感,这可能是《非正式会谈》的敢想敢谈的体现,也是它的优势所在。每个人针对“综艺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综艺感”不是装疯卖傻,自嗨自黑,而是适时地抛梗抖包袱,依照整体氛围调整自己的话语和表现,把握尺度、收放自如。
俄罗斯嘉宾萨沙阐述自己“综艺感”
B站的社区文化也是《非正》科普的一大助力。B站自诞生以来,社区就一直向用户传达着友好、包容的氛围,而用户的包容度高又造就了视频内容的丰富。经典的“谁能想到,我今天想看点八卦贫嘴狗血破事首先想到知乎,想学点正经的知识首先上bilibili”,正是B站用户有好奇心、有求知欲的体现。正是因为这样,《非正式会谈》这种略有深度、娱乐性略低的综艺,才会脱颖而出。
《非正》有了合适的播放平台,得以不忘初心;B站有了自己的品牌综艺,更加巩固社区文化,这是明显的双赢。
观众的弹幕,年轻的互动
《非正式会谈》自2015年首播以来,就面对着很多阻碍。最大的,就是“穷”。第四季结束后,节目组甚至打出了“只要有钱”的旗号。
这时,B占加盟,联合出品。它还带给《非正》一个互动利器——弹幕。
节目组很习惯弹幕的使用,弹幕也很配合地自发解释节目知识
年轻的观众并不满足于观看视频,他们想要的,是观看时和观看后的互动。B站的弹幕很好地满足了兴趣社交的需求。它不仅仅可以让同一视频的观众获得共鸣,更能让视频的制作者知道哪一刻的哪个画面更受观众喜欢。这也是为什么《非正》从第一季就主动上传节目到B站的原因,一个不忘初心的节目组,必然重视观众的意见。
这一次,《非正》不仅在B站首播,还将会把首播收集到的弹幕合成到节目里,放到湖北卫视二播。这种从互联网到传统电视的互动突破,是诸多综艺中首屈一指的。传统综艺互动不足的缺点在这里得以弥补,访谈类的《非正》也就能增添更多的新鲜元素,不至于因文化科普而乏味。
粉丝喜迎更新,二刷三刷打
诸多综N代在节目内容迭代上纷纷踩雷的时候,《非正卡式会谈》对节目内容的坚守,不失为一种上策。连续四季的播出,早就奠定了这个节目的文化底蕴,一旦轻易更改,就容易变成新的节目,违背粉丝审美,而被粉丝抛弃。
B站对《非正》的参与,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考量的结果。访谈科普易流于说教、审美疲劳,那就加入互动。不忘初心,年轻生动,以平台辅助综艺,用综艺加强平台,或许就是当下综艺节目的转型之道吧。